第七十八章_我用种田帮反派稳定边关
书荒网 > 我用种田帮反派稳定边关 > 第七十八章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七十八章

  第七十八章

  程休将讲给卫蓁的话又对燕景云复述了一遍,还提到了卫蓁做过的准备。

  闻言,燕景云唇边的笑难得带上了几许真意。

  “也怪我没有多留些人手给她,让她做起事来还要受掣肘。”

  程休低着头不说话,好像地上突然长出了什么珍稀花草似的。

  这两位的事,哪是他能置喙的啊……

  还好燕景云也不欲与外人多说,很快就与他谈起了火器的事。

  尽管程休已经将火器的投掷范围、杀伤效果都做以说明了,但为了更好的做出部署,用于实战,燕景云表示还是要亲自看过才算。

  对此,程休已有所准备,他与手底下的人是与硫磺、硝石等材料一齐被送来的。

  鉴于火药的不稳定性,火器在运送过程中存在爆炸的风险,因而所有的火器都是在抵达草原之后再行制作的。这会儿两人谈话的档口,其他人正在赶制火器中。

  没过多久,只听远处传来一声闷响,像是隔了很远的惊雷声,塘骑安抚着身下躁动的马匹,去四处巡视了一番。

  广袤的草原上,龙城的灯火依稀可见,那是草原上最夺目的存在。

  马蹄踏过余吾水的声音格外振奋人心。

  援军统领付佐虞是新皇卫槙的人,最该知道他对待匈奴的想法,交由他再好不过。

  深夜,除了巡逻的守卫,龙城被一片寂静所笼罩。

  在他们猝不及防的时候,天降火球,引燃大帐,一个个一边喊着敌袭,一边急匆匆地起身准备上马杀敌。

  在他的刻意放水下,伊屠藉攻破了灵州周边的几座要塞,乌鞮也拿下了一座塞城,这些战果足以让他们留在西北不愿撤兵了。

  风声、人声、马儿的嘶鸣声和火器的轰鸣声交织在一起,曾经执刀以屠戮、劫掠别人为乐的人,当火烧到自己身上时,才能知道究竟何为痛苦……

  塘骑们并不清楚发生了什么,只是突然接到上面消息,然后将周围百里进行了清场,继而警戒。

  在火器的助力下,匈奴一干人等几乎没有做出任何像样的反抗就再起不能。

  程休一行人在研究火器的过程中已经手制过成百上千次的火器了,当下,临时制作几个用作打样的并不算难。

  心中充斥着莫名的不安,他不知道那是对死亡来临前的预警,又或者是其他什么东西。

  十一月二十六日,被围近一个月的灵州似有突围的迹象,在最近的城镇停留的运粮队捕捉到这一点后,时刻关注其动向,准备随时里应外合,他们手里有一些程休留下的火器可以派上用场。

  像是被一声更大的动静给盖住了……

  须卜挛带领剩下的人乞降,连呼连衍都被用毯子裹着抬了出来,以表诚意。

  十一月二十一日晚,燕景云率一万余骑兵前往单于王庭所在,准备迎战匈奴的六万骑兵。

  大脑越来越沉,心中惶惶愈甚,他忍不住出声,想要叫人来随便说点什么,什么都好。

  是夜,墨色沉沉,月亮都蒙着一层朦胧雾气。

  而且一定要速战速决,刚才的乱战中,很难说有没有人趁乱跑去报信的,他这边也得动作快些,至于北地郡内的钉子,也可以一并收拾了。

  燕景云的猜测没错,那天晚上确实有人趁乱逃出来报信了。

  之后的许多天里,燕景云继续执行着逐渐蚕食的策略,只是另调了一批人到程休那里。

  从程休十一月八日来到营中之后,就几乎一直在忙碌之中,天气越来越冷了,一旦下雪,不管对他们还是匈奴都同样的不利——马匹在雪地里是很难保持状态的,人也会消耗更多的能量。

  十一月二十日,程休再次求见燕景云,言说已备好火药箭两万只,简易版震天雷上百颗。

  他叫了一声下仆的名字,明明感觉到自己有发声的,可是好像却没有听到自己的声音……

  呼连衍用昏沉的大脑思考着,整个人又陷入了半昏迷的状态,全然不顾已经越来越密集的声响。

  可既然如今龙城被已经攻破了,再拖住那俩人已无大用,灵州之围自然要解。

  带着轰声火球砸过一轮,紧接着就是箭雨的洗礼,与往常的火油箭不同,对方的箭速度又快杀伤又高,一旦射到人身上,就是一个碗大的坑洞,直要人命,简直就像缩小版的火球。

  与安静的王帐相对的,是乱糟糟的外界,轰声震天,亮如白昼,一副人仰马翻之态。

  当晚,送信的人快马加鞭赶赴灵州。

  因而,程休要抓紧时间,赶制出足够的火器。

  燕景云银甲染血,更添三分凌冽,他踏过刻着“天子单于,与天无极,千秋万岁”的瓦当走过须卜挛一行人的身边,视线都没偏移一下,扬手让人去找援军的统领过来解决。

  两者在杀伤性上或有不足,但对战匈奴,要让他们惊马,却是足够了。

  燕景云还赶着派人送口信给灵州那边。

  好像,好像……

  这一次,他没再讲什么策略,火器在手,足以横推。

  老单于的状态愈发不好了,影响地每个人都提心吊胆的,可今晚大家都陷入沉睡时,他却无论如何都睡不着。

  期间,亦有人从草原赶到了左右贤王处。

  回过头却发现,马儿早已被吓得是一幅狂乱之姿,有的甚至一跃而起跳出马厩,向远方逃去。

  连远处的祭坛都已经被炸得四分五裂,摇摇欲坠。

  试验用的火器很快制成,当天后半夜,燕景云、赵平山和程休几人找了处远离人烟的地方进行试验。

  在已经摸清楚配方的情况下,要配置大量的火药并不难。因此,在追求效率的情况下,程休搁置了制作复杂的火蒺藜,而选择了只需简单装填火药就可以使用的火器,即火药箭和简易震天雷。

  对于龙城被破的消息,右贤王乌鞮的反应是顷刻回援,尽管他手下的人一再劝他,此时回援已经来不及了。而且,据送信的人说,燕军手里有一种可以发出雷鸣的武器,威力非常,他们难以应对。

  但是,对于乌鞮而言,他更信任自己手中的骑兵。他带出来近十万骑兵,几乎未有折损,面对刚刚大战过的燕军,未尝没有一战之力。

  而在左贤王伊屠藉一边,他听闻这个消息后沉思良久,暂时没有说出自己的想法,只是让人紧盯灵州的动静,另外给乌鞮送去了口信,问他是否要联手。

  然而,乌鞮手里的兵力要比伊屠藉多两万,他又向来瞧不上伊屠藉的作风,对着来送信的使者奚落了一番就把他赶走了,继而,就自己带着大军往龙城方向去了。

  使者如实回禀了伊屠藉,他痛骂乌鞮“是个蠢货”,但是并没有什么实际作用,紧接着,就是灵州似有突围迹象的消息传来。

  伊屠藉已经感觉到不妙了,结合前因后果一分析,这很明显就是燕景云的计谋,他们中计了!也只有乌鞮那个没脑子的还会去送死。

  回龙城是行不通的,左贤王部业已覆灭,留在西北塞城也是个死,一旦燕景云与灵州的兵马对他进行前后合围,他的下场已定。

  如今,只能往西逃了,他的手里还有八万兵马,西域诸国没有能与之一战的,到了那里,他照样可以拥有自己的地盘人手。

  思定,伊屠藉不再犹豫,当即宣布拔营启程,果断放弃了占领的几座边塞。

  大军出发,声势不小,初时灵州方面还在怀疑伊屠藉是不是在装装样子,可是对方撤的毫不犹豫,于是灵州马上派了人远远地隐匿身形坠在后面,查看其动向。

  两人的动静很快被传至燕景云处,他大致听过,立即做出了决定。

  “我带着人去堵乌鞮,让付佐虞带人去追伊屠藉,他往西域去了,通知杨渐沅那边注意,准备合围。”

  如今的情况很明显,对方分兵了,他们要追求最大战果,自然也要分兵。

  至于为何要选择付佐虞其人……

  从看到卫槙派来的援军统领是付佐虞那一刻起,他就对卫槙的想法有了些猜测。

  为了把影响降到最小,卫槙不会选择用强硬的手段削弱他手里的兵权。即使卫槙不似老皇帝般专权,可燕家在西北的影响确实太大了,因而,任何一个皇帝都不会放任的,哪怕目前卫槙对他还算信任。

  所以,卫槙选择的方法是换掉他手底下的人,降低他在军中的统率力,这次之后,西北军内的很多将领大概都要调任其他地方了,取而代之是卫槙的亲信人手,就像杨渐沅被派往四方城那样,逐渐换掉西北军内他的人。

  付佐虞就是下一个要被提携的对象,既然如此,自然是要让他多干点活,毕竟,军功不是那么容易拿的。

  再者,付佐虞与杨渐沅都是卫槙的人,两人合力追击伊屠藉,功过都是他们自己内部的事了。

  古尔班赛汗山脉,曾经的右贤王部,在外几月,此时路过此处,乌鞮却提不起丝毫怀念之情,只觉满心的烦躁与担忧。

  他从西北边塞启程的同时就已经放出了好几个人前去龙城方向打探消息,可那些人,没有一个回来的,究竟是怕死逃跑了,还是……

  倒是后方传来消息,说伊屠藉跑去西域了。

  那个胆小鬼,向来怕死怕地要命,一点儿风吹草动都能让他像丧家之犬一样,一点都不像是单于的种。这次等他乌鞮出手,救下龙城,左贤王之位总该换他来当了吧……

  他本来应该是这样想的,可是,越往回走,就越是心烦意乱。

  这么做到底是对的吗?

  他手里有十万骑兵,对上同样数量的燕军,都绝没有怯战的理由,可是……他在不安什么呢?

  身侧光秃秃的山脉愈发让人心神不宁,但是没有给他整理思绪的机会,“砰”地一声拉开序幕,轰鸣声突然接二连三地响起,漫天火箭如雨落下。

  身下的马匹顿时嘶鸣不已,甩着尾巴、踢踏着马蹄想要躲避那些带着火星的箭矢,十万大军顷刻间乱成一锅粥。

  他们来不及拂灭自己身上的火星子,先急着去安抚马匹,然而动物对于火的恐惧不是那么容易克服的,接连有人被躁动的马匹从身上甩了下去,而迎接他们的下场往往只有一个……

  混乱中,乌鞮嘶吼出声,下令加速疾驰出去,不要在山谷地带给敌人机会。

  周围听到的人就随他一起往外冲,但更多的人被混乱带下马,然后丧生于马蹄之下。

  一场混乱,他连对方的面都没见到,他的大军就已折损过半。

  从谷口出来,正面又是一阵箭雨,乌鞮拎起旁边的人作为掩护,闷头向前冲去,他已经不舍望能回龙城了,但是至少他要活下去。

  活下去,然后去找伊屠藉,他的手里还有兵马。

  到时候,他们可以重整兵马,再攻大周,以洗刷这次的惨败!

  他咬着牙,眼睛凸起,额上都是青筋,一手举着人盾,一手握紧长刀,眼见就要冲至弓兵附近进行屠戮了,忽地,一批人马横向袭来阻隔了他的视线。

  乌鞮还没有发现,他冲的太快,已经与后面的大部队脱节了。

  燕景云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当即带人围堵他,把他和身边的几个人与后方人马隔开了。

  远处是火器轰炸,近处是短兵相接。

  乌鞮近似疯狂的冲了上来,燕景云挥刀架住了他的刀刃。

  乌鞮快速收回了手,继而又是左突右进地猛攻,燕景云谨慎地躲闪着,在对方的大开大合中寻找每一个机会。

  在乌鞮又一次扬刀砍来时,燕景云敏锐地捕捉到了他右侧的一个空档,遂提刀刺去,乌鞮身子后仰躲了过去,却被余威震离了手中的刀,燕景云正准备趁势攻之,却听到身后利刃破空而来的声音,刀已出手,再收回已是来不及。

  千钧一发之际,燕景云无视面前的乌鞮脸上充满恶意的笑,从容地从腰间抽出一把短刀,游刃有余地挡住了后方的利刃,然后,长刀刺入乌鞮的身体,让他摔下了马……

  乌鞮被俘之后,其他的人亦不足为虑。

  手下的人去清点损伤,查看战俘人数了,燕景云就在一旁看着那柄短刃久久不能移目,那是卫蓁给他打制的,虽说不是她亲自动手的,但是她设计的……

  不知道正旦能否赶得及回去……

  乌鞮这边是成功解决了,但伊屠藉那边并不顺利。

  付佐虞接到燕景云的指令后,当即带人往西去了,路上有灵州的士兵为他指引方向。

  一行人一路奔袭近三天两夜,好不容易与杨渐沅汇合,追上了伊屠藉的大部队,并且活抓了“伊屠藉”,却被那人抓着衣襟求饶,说自己并不是左贤王。

  原来,伊屠藉见事不好,路上就与人互换衣衫,只带着自己的亲信跑了。

  付佐虞和杨渐沅委实尽力了,但落这么个结果,也只能咬着牙叹一句伊屠藉果真阴险。

  燕景云知道此事后,并未多言,只道:“清点俘虏,照实禀报陛下吧。”

  转眼又是一年腊八,照惯例,卫蓁前往城外施粥。

  前日昨日下了整整两天的大雪,到今天,地面上还积了厚厚的一层,人踩上去“嘎吱嘎吱”作响。

  虽然天气严寒,出行不易,可今天来粥棚的人委实不少。

  这大概也与前几日传来的镇北侯率兵奇袭匈奴王庭成功、匈奴大败的消息有关,如今,茶楼里说书最热闹的段子就是讲镇北侯是如何领着一万多骑兵与敌方六万铁骑交战的,又是如何与右贤王乌鞮展开了一场何等惊心动魄的厮杀。

  这些消息传开之后,之前受战争影响心中惴惴不安窝在家中的人们又出门活动了,街上也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热闹劲,可不就人多起来了。

  卫蓁到时,粥棚外已经排起了大长队,崩管他们自己在家能不能熬,来这儿就是为了讨个喜气。

  开始布粥后,棚内,五个舀粥人都不带停的,各个面前都等着一长串人,卫蓁也在布粥的人里,不过每过一会儿就有人来替换他们,让他们去暖暖手再来。

  时间不知不觉到了下午,粥桶都换了几遭,后头排队的人也少些了,卫蓁重复着舀粥的动作,偶尔会在间隙将手攥紧妄图留住偷偷溜走的温度。

  在她又一次把手攥住又放开,复握上长柄勺准备布粥时,忽有一只大手握住她的手,接过她手中的长勺,另塞了一只暖炉到她手中。

  “我来吧,你去暖暖。”

  她抬眼望去,一时竟有些恍然。

  “你怎么突然回来了,匈奴那边的事了了?”

  燕景云一边布粥,一边温声回答她:“没,但后续的事情有人接手了。”

  这个“有人”指得自是付佐虞,还是那句话,想揽军功,自然得忙起来。

  卫蓁捧着小暖炉,觉得自己的手又暖起来了。

  “不是说正旦要在太庙举行献俘仪式吗?我以为你……挺忙的。”

  “因为正旦回不来,所以我赶在腊八回来了,明天下午就走。”

  至于回来干什么,他没说清。

  卫蓁手指扫过暖炉上的花纹,莫名觉得有点高兴。

  排队等粥的人们虽然只知镇北侯的大名,而不知道其真正的长相,但今天卫蓁来施粥,他们是知道她的身份的,刚又见两人的亲昵举动,有些脑筋活的就猜到了燕景云的身份。

  下一个捧着碗凑过来的人就大着胆子问燕景云:“侯爷,匈奴人还会来打咱们吗?”

  燕景云手上动作不停,但也回了他:“不会,匈奴已经乞降了。”

  随着他的回答,后面的人群顿时议论纷纷,但明显看得出,大家都是高兴的。

  第二个人上前也问了一句,还随手比划了一下。

  “侯爷,听说你这样这样就把那匈奴的右贤王给拿下了,是真的吗?”

  “……”

  燕景云抿唇,看来还不知道城内的说书先生把他的事夸大开了。

  卫蓁笑着为他解围:“小心,你的粥要洒了。”

  那人赶紧凑到碗边喝了两口,退到一边了。

  第三个人上前,看到两人并肩站在一起的样子,脑子一热,脱口而出了一句:“祝公主和侯爷两位长长久久。”

  燕景云手一抖,给他的碗里多舀了几个枣子。

  后面的人看见了,也有样学样。

  卫蓁就在旁边看着,看燕景云把桶里的枣子舀完了怎么办。

  结果他顿了几秒,直接让人来又加了许多。

  那瞬间,卫蓁偏过头去掩着唇笑了好一会儿。

  施完粥后,两人没让人牵马过来,也没叫马车,就并肩慢悠悠地往侯府走。

  踩在雪地上的每一步都有动静,就算不说话也不会觉得无趣。

  卫蓁提醒他:“你走之前,说有话要对我说的。”

  燕景云手指微动,而后从怀中取出了一只发钗。

  “送你的。”

  卫蓁接过一看,是一支金钗,最上端缀着一只金鹰,鸟首和喙部好像是可以活动的,还挺有意思的。

  “谢谢。是你做的吗?女子的发钗好像没有簪鹰的。”

  燕景云神色不动:“算是吧,代表匈奴单于身份的鹰顶金冠,鹰是从上面摘的。”

  他回的淡定,卫蓁却被他弄懵了。

  “……这种东西,应该作为战利品交给皇帝吧,你、你怎么给拆下来了?”燕景云突然顿住了脚步,认真地望入她的眼。

  “这个是我想给你的。不管是火药,还是你在后方做的一切,我觉得,战功应该有你的一份。之后,对陛下上表,我也会写明的。至于金冠,当晚战局过于混乱,顶上的金鹰遗失也是难免的事。”

  闻言,卫蓁攥紧金钗,忍不住弯起了嘴角,半晌都平复不下来。

  虽然她在做那些事的时候并没有想过什么回报,但被人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的感觉确实不错。

  看着她开心,燕景云的眼中也泛起了笑意。

  “但我要说的不止这些……”

  卫蓁似有所感,抬头,与他四目相对,被他认真又热切的眼神所包围。

  “阿鸾,我心悦你。”

  他清越的声音被刻意压低了,莫名有些撩人的意味。

  “你呢?”

  燕景云格外用心地观察着卫蓁脸上细微的表情,想要知道她真正的心意。

  卫蓁也不扭捏,只把自己的心情传达给他。

  “大概,是有点的喜欢的。”

  代表犹疑的修饰字眼一概不闻,落入燕景云耳中的只有“喜欢”二字,他的眼中笑意愈甚。

  可卫蓁话音一转,又道:“但我的……一位长辈说过,即使遇到了合自己心意的男子,也不能太快答应,得考验考验他才行。”

  天渐渐黑了,两人继续往回走,城里商铺点起了灯,有橘色的暖光从店内映出,照到两人身上,把两人的影子拉得长长的。

  燕景云顺着她的话问:“要如何考验呢?”

  卫蓁眨了眨眼,偷看他:“不如,你先说说,你走之前,干嘛要误导我,说你是去京城的?”

  “可我后来对你说了真话的。”

  “你是在怪我没听出来咯?”

  “怎么会,怪我当时没说清楚。要不……换个别的考验?”

  于是卫蓁又想了想别的。

  “明年,如果粮产能稳定的话,后年,我准备办学校了,你可以理解为是大家都能上的私塾。”

  燕景云很快回道:“银两我来出,夫子我来找,校舍我来修。”

  “东郊的人慢慢多起来了,我想在那边修条路。”

  “我来办。”

  “嗯……那再解释下你离开前没说清楚去向了事,到底是不是故意的?”

  “……”

  两人并肩渐渐走远了,身后的影子却覆在了一起。

  一朵小花,于冬夜的雪地中,无声绽放。

  请收藏本站:https://www.shw9.cc。书荒网手机版:https://m.shw9.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