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章君为强国策,臣子夸熙国!_我在诸夏当大王
书荒网 > 我在诸夏当大王 > 第六百四十章君为强国策,臣子夸熙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六百四十章君为强国策,臣子夸熙国!

  第六百四十章君为强国策,臣子夸熙国!

  熙国修行圣地【气运堂】的诞生再次轰动南荒,.

  不少曾经看不上熙国召贤令,声称一辈子也不会去熙国谋差事的炼气士,听闻这个消息之后,改变注意,踏上了投奔熙云侯的旅程的人大有人在。

  以前熙国缺贤才,炼气士去了就能得到重用,担当重担要职,随着熙国的崛起而一飞冲天,突破自身资质与身份的桎梏,步入诸夏的上层圈子。

  而今熙国名噪天下,一方霸主根基稳固,天下英才蜂拥而入,这时候角色互换,不是熙国求人才,而是人才想方设法想要投靠熙国。

  人才、商贾财帛、资源、这些流动的财富如同水一般,从四面八方涌入新兴崛起的熙国,寒冬即将来临,却仍然挡不住熙国的勃勃生机。

  可以预想,来年开春,熙国定然是另一番景象。

  身处其中的熙国百姓或者是南荒百姓,目不识丁,眼界不够,对于种种变化并没有太大的直观感受,只是觉得熙国比以前更大了,更热闹了。

  可是落在各方诸侯眼中,熙国的变化,以及日后蓬勃发展的势头实在太过惊人了。

  惊讶羡慕之余,各方诸侯也越发重视其熙国的治国经验。

  以前熙国发展的虽然也快,但是毕竟没有达到一方霸主级别,也没有能耐造出【气运堂】,可是今日的熙国却是向天下呈现了一条全新的强国之策,为天下诸侯打开了一个新世界。

  熙国是如何强大起来的?

  天朝各方诸侯纷纷开始追求答案,有的派出族中翘楚、国之栋梁,不愿千里赶赴熙孤取经,从熙国的制度、军队、商业、农业等等各方各面着手,发觉探讨着熙国崛起的秘密。

  于是乎,在大雪纷飞之际,千里迢迢从异乡赶来熙国的人数不胜数,让寒冬孤寂的变得热闹红火。

  千山鸟飞绝,然而却有人踏雪而行。

  由此可见,无论哪个时代,求上进,追求美好生活的人从来都不缺。

  “诸位爱卿,何以强国?”

  大雪纷飞,北风呼啸,出云国云都神鹤殿,出云伯慵懒地裹在裘衣中,对着阶下大臣问策。

  若是平日里,君上问策如何强国,底下的大臣们必然滔滔不绝,高谈阔论,从国君的贤明任政讲到道德礼法,大道理一个接着一个。

  然而今日问策,出云伯要听的自然不是“清谈高论”,而是针对熙国如何在短短五六年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强国之策。

  出云国邻近熙国,殿中有不少大臣都曾游历过熙国,一提起熙国崛起的奥妙,大臣们表现的极为积极,纷纷将自己所见所闻所敢呈报王上。

  “启禀大王,但凡强国,必要强军,熙国能够在短短数年强大起来,培养出两大强大的精锐之师,究其原因,不外乎熙国的军功制度好,据说熙国设立军功十二转,激励军中将士奋勇杀敌;

  微臣以为,熙国之所以能够如此强,靠的就是军功制;

  我出云国昌盛繁华,国富民强,放眼天朝各大伯国,能与我出云比肩者不多,我出云离一方霸主只差一步,若是我出云能够学习熙国的军功制,激励军中将士,或许能够缔造一支五品精锐之师,届时,气运大涨,一举晋升侯国之列,开【气运堂】!”

  有大臣站前出列,在出云伯与众臣面前滔滔不绝,所思所言,颇有见解。

  出云伯原本并没有太在意,伯国听着听着,他觉得非常有道理,慵懒的他整个人精神大振,端坐起来,出云国底子很好,离一方霸主只差一步之遥,这个军功制度若真有效果,或许出云国的出路便在于此。

  “好,好一个军功制,不知熙国的军功制是如何激励将士、强大精锐之师?”出云国身子微微前倾,一幅倾听的模样。

  那位出云大臣见大王感兴趣,颇为激动:“启禀大王,熙国军功制为策勋十二转十二转,以军功评定,不以出生论高低,故而即便是庶民,若是立下军功,也能策勋,封赏财帛、田产,若是立下大功,封地采邑也不再话下,咱覆灭墨国山远二国后,熙国不少将领得到了封地,正是如此厚赏,熙国军队才能成为虎狼之师!”

  一听到“封地采邑”,出云伯脸上的欣喜之色就消失大半,军功制乍听起来很有道理,可是若不开疆拓土,他哪来的土地封赏给将士,难道拿他出云伯的土地?

  出云伯遗憾地摇摇头,出云国不是熙国,底蕴不足,不敢随意扩张,开疆拓土,这军功制看似美好,实则不切实际。

  “爱卿所言甚是,尔等可有高论?”

  这时,又有一位大臣出列,行礼道:

  “启禀大王,臣亲自造访熙国数城,尤其是最为繁华的熙都、离城、赤水三座城池,数次造访,一路所见所闻,大开眼界,受益良多,以微臣之间,熙国强于重视农耕民生,大王,您有所不知,耕种之术独步天朝,无人能及,走在熙国境内,到处都能见到一望无际的良田、平原、山丘,水涧,但凡能够粮食的荒地都被开垦,国中百姓非常聪明勤劳.....”

  出云伯微微颔首:“农耕乃是一国根本,熙国能够如此富强,的确有其过人之处,山远国需学习熙国的耕种之术。”

  “大王,臣以为熙国不仅在农耕之术独步天下,其畜牧养殖亦是熙国崛起的原因之一,熙国家家户户养猪、养羊、养鸭、养鸡,又在池塘中养鱼养虾,即便熙国不进山打猎,百姓们也有肉食可食,如何一来,熙国百姓身体强健远超他国。”

  出云伯眼前一亮:“哦,还有此事?”

  “大王,臣以为此乃小道,熙国真正强大富裕,究其根本在于其商业昌盛,八方商贾汇熙都,其景象能与帝都相媲美,熙国的各种货物畅销天朝各国,天下财富尽皆归入熙国囊中,正是有了庞大的财富流入熙国,熙国这才能够快熟崛起,国强民富,兵强马壮。”

  “诶,此言差矣,大王,重商伤农,以臣之见,熙国之所以能够快熟崛起,在于其重视水利,熙国这几年修建了几十座水坝,为几十万亩良田灌溉,这才是熙国年年丰收、国强民富。”

  “大王,微臣认为,熙国崛起的秘密在于修路,熙国盛传一句话,想要富先修路......”

  .......

  听到大臣们你一句,我一句,花式夸赞熙国,虽一个个说的都非常有道理,可是出云伯总觉得哪里不对劲,一个个听起来挺美的,可是似乎都没有抓住重点。

  一开始,出云伯还饶有兴趣地听着,可是渐渐地,他就郁闷了,咳嗽一声,道:“肃静,诸位爱卿,诸位见解都有道理,然而浮于纸上,可有人一针见血,甄别熙国制度精妙所在?”

  请收藏本站:https://www.shwtxt.com。书荒网手机版:https://m.shwtxt.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