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8章 不见刺刀红_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
书荒网 > 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 > 第898章 不见刺刀红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898章 不见刺刀红

  让日军方便进来主要还是方便人民军集中使用火力,特别是在目前后勤不通畅的情况下,节约弹药显得尤为重要。

  而人民军十几年来主要是张汉卿抓总的近五年来,陆军装备的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其中贯彻得最彻底也最立竿见影的是张汉卿所提出的轻机枪与步枪子弹的口径相同,亦即两者是通用的。

  这是一个划时代的应用,让刚刚腾出手的人民军的建设上了轨道。无论在战时还是平时的保障,以及对国防资源的节约,都是有显著意义的。听说张汉卿的这个思路也同时引导着欧美及日本军界对于中国国防这种发展思路的注意。

  其实张汉卿提出武器通用化的想法由来已久,从大量过剩的75MM野炮登上炮舰、及下放到步兵团组建无数个野炮连开始,到陆炮舰用的研究,已经有一支庞大的军工队伍在接手这个事了。

  更简单的枪弹通用自然是最早落实。人民军陆军通用的“汉”式步枪在1926年改进版“汉II”,其毫米口径就已经作为基准,规定其后的所有通用型的轻机枪及手枪的设计口径都与此相同,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弹种、减轻后勤压力、并以规模化节约资源。

  之所以用这个当时相对“另类”的口径,实在是对现代军事知识颇有“研究”的张汉卿在穿越前的记忆。二十一世纪时,世界各国专家对轻武器的最佳口径进行了探讨,基本上确认了最佳口径应介于至6毫米之间。

  由此产生了后来的国产新型QJY88式毫米通用机枪的诞生,它的口径既顺应了世界发展趋势,又坚持了国产枪弹高起点、高水平及特色鲜明的研制思路。

  现成的结论,超前八十年的经验,张汉卿不用才怪了。

  一般而论,军用制式弹药的规格,向来都是由军事强国所制定,其他国家再依军政国情与需求跟着采用。一战前后,由于德国武器威名赫赫,当时欧洲兵工厂主要以德国的×57为标准弹药口径,这也是当时的潮流了。

  尽管有人包括德国军代表都提出质疑,认为口径过小,使得单兵火力变弱,张汉卿却坚持反潮流而行,坚持在这个时代“勇于”开辟自己的路子。毫米枪弹的研发,亦代表了中国武器研制要走有自己特色的道路的思想。

  对重机枪,以及未来的高射机枪和机载和车载如坦克用机枪,张汉卿定下通用毫米口径的要求,这是因为勃朗宁的成功。

  勃朗宁M2,即是俗称的五零/点五零机枪,是由约翰•勃朗宁设计的重机枪,采用x99毫米大口径弹药,使用于步兵架设的火力阵地与军用车辆,如坦克、装甲运兵车等,从1921年就开始使用服役至新世纪,可说是极为成功的重机枪设计。

  它经历了二战、韩战、越战、波斯湾战争、2001年阿富汗战争、两次伊拉克战争,除了增加了快拆枪管以外原始设计几乎没做任何更动。它有多种衍生型,直到21世纪在各国服役皆有很好的评价。

  这么一款好兵器,几乎是定型了的东西,要是不用,就不是张汉卿了。当然,适当地改进,变为适合东方体形的人使用也是必须的。根据这个思路,“卿”式重机枪应运而生。

  之所以用这个名字,明眼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陆军两大好基友利器:步枪和机枪,步枪用了“汉”,按照秤不离砣的原则,它的名字也就可理解了。

  一般讲,单兵负荷标准在20千克到25千克之间,按中国人的体形,在兼顾负重和行动的灵活性时,负荷不能超过15千克。“卿”式重机枪全重仅千克,枪身与枪架为组合式,即使加上携行弹药,两人就可很方便地携行该枪。

  还有一些其他优点被采用:如枪管在外表面设有散热槽,既有利于枪管散热,提高枪管寿命,也减轻了武器重量;拉机柄设置在机匣右侧,方便装填,弹链采用分段组合结构,使用方便,勤务性好;三脚架形的枪架结构,既简化了枪架下架结构,也为发挥持续火力提供了稳定的依托。

  该机枪从开始研制到最后生产定型并大量装备部队,历经三年,是新民国机枪发展史上的典范,倾注了张汉卿在军事装备上的全部心血。

  它在1924年开始即被大量引进并仿制,成为人民军团属重机枪连的制式武器,并在T-20坦克上换了装。

  这些变化的好处在朝鲜战场上充分体现出来了:因为通用制式弹药,所以尽管战线很长、投入兵力很多,在后勤上却未造成混乱。而且因为子弹口径小,相对于,部队携弹量稍微比以前多了一点。

  不要小看这一点,一个连多出的那可是几千发子弹的量,在刺刀见红的场合,足够日军喝一壶了。

  现在已经见真章了。

  在刺刀见红的前夕,全团唯一还能动的预备三营重机枪连就部署在正面。如果白刃战失利,这备弹充足的吞肉机将会是人民军复仇的利器。

  当大规模的日军冲破人民军前线阵地进入射程,立刻被眼前那一排黑洞洞的枪口吓呆了。乌黑的枪管呲出牙,看着猎物发出得意的笑。

  “哒哒哒”,毫不留情的发射,打在石头上溅起火花,打在人身上都能听到穿肉的“扑扑”声。一个重机枪连有9挺这样的“卿”式,每分钟450到550发的速度,让战场前沿变成人民军单方面的屠宰场。

  难得有大好几百人如此密集地排列着让人民军机枪手打靶,若不及时有效地利用,便不是合格的机枪手了。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刹时间,日军像被割草机掠过的草,齐刷刷地倒下。

  血肉之躯怎能与冰冷冷的机械相衡?武士道的精神也抗拒不了身体被射穿的疼痛。迅速地,前沿一片哀嚎。

  被打死的日军还算幸运,不会体验到垂死的痛苦,那些被击中的日军可就遭大罪了:没有遮蔽,头顶仍然是呼啸而来的子弹,身上,是无数弹孔钻心的疼。有些最不幸的日军,被密集的子弹齐齐切掉大腿、下半身,但一时半会还死不掉,他们发出的惨叫声让人民军都起了毛。

  这种情况,是日军没有想到的。龟尾怒发冲冠,他多么想和人民军堂堂正正地来一场公平的刺刀见红的较量啊!而不是像这样,不明不白地折戟。 

  请收藏本站:https://www.shw9.cc。书荒网手机版:https://m.shw9.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